现行大气导则下CALPUFF模型应用情景

CALPUFF、AERMOD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推荐进一步预测模式,两种模型各有自身的特点,均可以用于建设项目及规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几种比比较典型的情况,只能选择CALPUFF来进行进一步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给出了CALPUFF的应用条件。这些条件分别是气象条件、岸线熏烟、预测范围、二次PM2.5、复杂风场等,具体的使用条件可参照下表执行。

类型 使用条件 备注
气象条件 项目评价基准年内存在风速≤0.5 m/s的持续时间超过72 h;近20年统计的全年静风(风速≤0.2 m/s)频率超过 35% 注意区分基准年和多年气象资料对风速的限制
岸线熏烟 建设项目处于大型水体(海或湖)岸边3 km 范围内时,采用导则附录A中估算模型判定是否会发生熏烟现象。如果存在岸边熏烟,并且估算的最大1 h平均质量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 岸线熏烟不单指海岸线熏烟,项目周边存在大型水体时也要考虑岸线熏烟
预测范围 预测范围边长超过50km  
二次PM2.5 模型模拟法计算二次PM2.5 需要O3和NH3背景数据
复杂风场 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  

Calpuff模型气象数据要求:

地面气象资料应尽量获取预测范围内所有地面气象站的逐时地面气象数据, 要素至少包括风速、风向、干球温度、地面气压、相对湿度、云量、云底高度。若预测范围内地面观测站少于3个,可采用预测范围外的地面观测站进行补充,或采用中尺度气象模拟数据。

高空气象资料应获取最少3个站点的测量或模拟气象数据,要素至少包括一天早晚两次不同等压面上的气压、离地高度、干球温度、风向及风速,其中离地高度3000m以内的有效数据层数应不少于10层。

类似文章